时间:2025/4/2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撰文/杨俏

编辑/冒诗阳

4月1日起,小牛电动涨价了。

《财经天下》周刊发现,就在涨价的前一天,多个小牛电动加盟店的老板正在朋友圈、小牛“战队群”中发布涨价通知,积极地告诉消费者,如果提前下定金,可以避免受到涨价影响。

本轮涨价几乎涉及多数小牛电动旗下产品,上涨幅度在元到元不等。其中,N1S动力/顶配版最高涨价元,U系列涨价元,GO/BO/CO等系列产品涨价元。而在涨价之前,部分小牛电动旗下产品还有元左右的促销幅度。

事实上,受到上游锂电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的不仅仅是小牛。小牛电动在3月21日即预告了涨价,随后竞品品牌爱玛也宣布将涨价。目前,两轮电动车的主要玩家中,新日、哈啰、雅迪等暂时还未宣布涨价。

但与年销量万辆以上的爱玛等品牌不同,对于正在着力开拓下沉市场、刚越过百万辆销量的小牛电动而言,“被迫”涨价多少显得有些无奈。

(图源:视觉中国)

业绩高增长,神话已破灭

涨价、3·15点名,这些都把年轻的两轮电动车头部企业小牛电动推到了聚光灯下。

3月30日,小牛电动CEO李彦出现在某直播间中,回应受众关心的问题。一场直播,吸引了近6万人涌入观看,网友们不断地提问自己对于小牛电动的疑问。

直播间中,李彦坐在一个空荡的会议室里,身穿一身亮黑色西装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试图从容地面对来自媒体、网友们抛出的问题“炸弹”。

李彦表示,此次涨价是应对供应链涨价的手段之一。如果想要通过其他手段应对成本上涨,只能整合上下游。“小牛电动还没有足够的体量,涨价实属被动。”

在此次涨价之前,3月中旬,小牛电动刚刚发布了年财报。年,小牛电动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双增长,其中,营收为37.05亿元,同比增长51.56%;净利润为2.26亿元,同比增长33.9%。

年全年,小牛电动旗下全部主要产品合计销量.79万辆,同比增长72.5%,总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,其中中国市场销量98.8万辆,完成年度目标。

在年业绩发布后,小牛电动高管称年是该公司“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年”。但就在这份财报发布当天,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牛电动(NIU.O)股价下跌16.86%,收盘价8.68美元/股,已跌破9美元/股的发行价。

相比之下,年小牛电动股价还处于53.38美元/股的高位,如今总市值为不到8亿美元,比高点已跌去近四分之三。

这背后,小牛电动年业绩的高增速是建立在此前一年业绩不佳的基础上的。年小牛电动净利润下滑了11.28%,营收增速虽然有17.7%,明显慢于同行,同一时期的雅迪及爱玛营收增速分别为61.76%、23.8%。

单季度财报数据让小牛电动的疲软更加明显。年第四季度,小牛电动营收为9.86亿元,同比增长46.74%;净利润为万元,同比下降了18.13%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小牛电动市值的大幅缩水,部分是受到近期中概股普遍下跌行情的影响。更为重要的是,投资者对小牛的估值逻辑开始改变。

小牛电动的出现曾为整个传统两轮电动车品牌打开思路。依靠高端化、智能化、互联网化等标签,小牛电动在两轮电动车领域与雅迪、爱玛等展开差异化竞争,平均价格比传统两轮电动车贵上2倍。广发证券研究显示,据统计,年至年,小牛电动产品均价一直维持在每辆元以上,而传统电动车厂商产品均价约每辆1-0元。

也因此,小牛电动被外界称为“两轮电动车里的特斯拉”。部分投资者曾将小牛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来做估值,而非仅仅是一家两轮电动车的生产企业。

但在年小牛销量的高增长,是以牺牲价格换来的。根据财报,年小牛在国内市场的单车均价同比下降8.8%至元,是该公司在国内的单车均价首次跌破0元。

随着小牛不得不以价换量,“科技公司”的神话开始破灭。再加上高管的变动、机构投资者逐渐淡出,让这家成立不足8年的公司显得颇为凄凉,互联网加科技带来的溢价能力也逐渐消退。

(图源:视觉中国)

向低价车“妥协”

小牛的创始人李一男,曾是科技行业中颇为传奇的“天才式”人物。他25岁当上华为副总裁,被任正非称为“红孩儿”。此后,李一男加入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,百度李彦宏曾赞许说,全世界有能力做这一岗位的人不超过三个,李一男是其中之一。

“天才”李一男曾是小牛电动的科技光环之一。然而,年李一男辞去CEO职位离开小牛。Choice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李一男在小牛电动的持股比例已从上市之初的39.5%减少至28.6%。

去年,李一男对外公布了他的新创业项目牛创新能源,发布“自游家”品牌,开始加入四轮的新造车。根据官方信息,自游家NV预计于今年9月交付首批用户。

《财经天下》周刊了解到,小牛电动的很多中高层也都跟随李一男加入了造车行业。在外界看来,李一男投奔新造车,正是看到了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局限。

众所周知,两轮电动车的天花板并不高,技术护城河也不宽。受到小牛电动的“启发”后,竞争者很快涌入。小牛电动成立于年,证明了两轮车高端市场的潜力后,行业头部品牌雅迪在年便开始尝试高端化。在当年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,雅迪表示要“远离价格战,专心做更高端的电动车”。不止是雅迪,包括艾玛等品牌,后几年均推出了单价在元甚至0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。

这对小牛电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。某两轮电动车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“小牛电动的高端市场被竞争对手狙击,低端市场如果没有反击,小牛电动的市场必定会越来越狭窄。”

事实上,虽然小牛电动的智能化、高端化形象,已经培养了一定的消费群体,但在两轮电动车市场,这个群体占比并不大。相比于小牛电动此前每年数十万辆的体量,市场腰部品牌新日早在年就达到了百万销量的级别,占据市场老大的雅迪年销量更是突破了万辆,年爱玛的销量也已接近万辆。

年7月,雅迪进一步推出了面向城市高端出行的全新子品牌VFLY,定价从至19元不等。爱玛子品牌小帕,则推出了售价从元到元的产品。

“雅迪的高端车在线下很多门店是不卖的,雅迪这样做是为了给品牌背书,立个招牌,证明自己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。”有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。

失去高端护城河的小牛电动,需要进一步打开市场,只能尝试降价换量,推出更多低价产品。

年,小牛电动推出子品牌Gova,该系列产品售价在元至元。其中GovaGO一度推出了“原价元,折后元”的优惠,迅速成了爆款。当年,Gova系列产品的销量达到了2.2万辆。年,Gova系列的销量大幅提升至16.85万辆,占总销量的近3成,成为了驱动小牛电动年销量的中坚力量。

年4月,小牛电动继续推出了Gova系列的F0和C0两款车型。此后,一逢电商节,小牛电动便会加大促销力度。年暑假期间,小牛电动推出了“个人出行季”的促销活动,小牛GovaG0、G2全系车型直降,小牛电动GovaG3全系车型直降。

于是,到了年发布半年报时,小牛电动旗下高端产品NQI、MQI和UQI系列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1%、14%和19%,相对低端的Gova系列已占到总销量的56%

随之而来的是小牛电动单辆车收入逐年下滑。年全年小牛单辆车收入为元,同比下降了12.15%。此前的年,小牛电动单辆车收入元,同比下降了17.56%。而小牛电动年单辆车的收入为元。

即便这样,李彦依然矢口否认是因为“低价车型拉低单车收入”。他表示,单辆车价格下滑是因为小牛电动推出了新产品,即在海外销售的价格更低的电动滑板车。据他透露,这款产品的销量大约为1.5万台,实际占比并不高。

(图源:视觉中国)

下沉市场放不下身段

《财经天下》周刊在小牛电动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9394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